责编:陈凯欣
2025-05-22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根据相关机构的消息,在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后,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有所增加,其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目前,全国有超过200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100多种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最新的全国水鸟同步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到了505.9万只,创下历史新高。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发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并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修复和监测。同时,通过建立旗舰动物保护中心,整合资源设立大熊猫、亚洲象等物种的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为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持。
中国还加大了对候鸟保护的力度。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实施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计划和监测体系。通过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乱捕滥猎和非法交易的行为。
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藏羚羊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了13个大熊猫种群的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目前有超过70只东北虎和80多只东北豹。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长臂猿的数量恢复到7群42只,并发现了一批新物种。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增加国家公园数量。同时,将进一步完善迁地保护体系,设立新的国家植物园和旗舰动物保护研究中心。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动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并持续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为,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