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22
近日,一项名为"智能化工大模型2.0 Pro版"的创新成果正式发布。该系统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携手科大讯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研发,标志着我国化工领域智能化应用迈入新阶段。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款智能化工大模型自2024年3月推出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全国40余家化工企业、设计院和高校。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将实验室研究直接转化为工业应用,这一创新模式有望极大缩短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时间周期。
传统化工技术创新通常需要经过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性试验等多个阶段,往往耗时10年以上才能建成投产。而通过智能化工大模型的介入,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研发投入成本,还能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副部长叶茂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款智能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的强大能力。特别是在化工核心领域如催化剂性能、换热系统优化等关键问题上,2.0 Pro版较此前版本有了显著提升。"
据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李鑫介绍,此次发布的2.0 Pro版在保持700亿参数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模型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在催化剂性质、换热、设备安全等十大核心维度的问答准确率较前一版本有明显提升。
目前,研发团队正在推进化工数据中心和知识底座建设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智能化工大模型3.0版也将正式发布,为行业提供更多创新工具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