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20
5月20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指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原则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发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为信用状况良好的民营经济组织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条件,确保信贷供给与贷款周期能够更好地匹配企业资金需求。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就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加大力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目前,非利息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仍是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当前,民营企业主要通过贷款获取资金支持,而综合融资成本由利息和非利息两部分构成。尽管近年来利息成本有所下降,但非利息成本的降低效果却不明显。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然而,非利息成本涉及多个收费主体和项目,叠加效应显著,导致部分企业的实际融资负担依然较重。
由此可见,降低非利息成本是优化综合融资环境的关键环节。未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压降非利息成本,切实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体验。
首先,金融机构应着力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能力。当前,非利息成本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中占比显著。以某中小企业为例,其综合融资成本为5.16%,其中贷款利率为3.5%,而非利息成本合计达1.66%,占总成本的32%。这些费用包括抵押费、担保费和中介服务费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银行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增信才能发放贷款。
从这个角度看,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用水平的精准评估能力至关重要。目前,部分互联网银行通过运用AI建模技术,将企业主个人信用、产业链数据等纳入风控体系,有效降低了融资门槛。未来,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应用,优化信息获取渠道,从而降低非利息成本。
其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也是关键一环。这包括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费用支出等措施。通过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实际负担。
此外,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样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综上所述,降低民营企业非利息融资成本不仅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还能为产业升级提供长期支撑。这既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