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10
近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发布了《2023—2024塑料餐盒回收再生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聚丙烯(PP)材质的塑料餐盒回收再生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2023年全国塑料餐盒回收率达到29.6%,这一数据不仅接近于废塑料整体回收率的平均水平(约31%),更远超低值塑料包装的平均回收水平(16.3%)。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企业为主导、政企协同配合、技术创新驱动的塑料回收治理体系。
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后塑料餐盒的再生总量达到40万吨,相较于2020年的数据增长了60%。其中,回收率从三年前的23.3%提升至29.6%,显示出行业整体效率的明显改善。
在物质流向方面,社区生活场景产生的废弃餐盒占总量的40%,其余60%则来自商业综合体等工商业场所。再生材料的主要用途中,包装行业占据最大比例(29%),另有15%、13%和12%分别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以及家居用品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高值化应用的比例较三年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突破了传统低端应用的局限。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指出:"PP材质餐盒回收从'低价值难回收'逐渐转向'规模化再生利用',这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2023年全国回收总量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标志着我国塑料餐盒回收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报告分析认为,当前塑料餐盒回收行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再生材料需求持续增长且产能分布更加广泛;回收基础设施和收运体系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特别是针对低值可回收物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回收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塑料餐盒回收产业链的活力提升。
王永刚进一步表示,在回收端,目前形成了三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个体经营者自发分散型、企业主导型以及"两网融合型"。其中,企业主导型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未来,通过整合个体从业者资源和推动跨区域扩张,有望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在再生环节,餐盒再生材料的高值化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尽管如此,报告也指出了行业内仍存在的三大挑战: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统一的回收标准;餐盒设计趋向复杂化增加了回收难度;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建议从源头优化产品设计,推动生态设计理念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符合"易回收、易再生"原则的设计标准,鼓励使用单一材质和透明化的餐盒设计,并限制伪降解材料的使用。同时,应建立健全评估和管理机制,防止以环保名义进行的非理性选择。